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网络晴空

2024-06-09 08:24:07

有话大家说丨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网络晴空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刘杰 通讯员冯波、杨俊钦

编者按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便利和丰富学习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网络沉迷等多重风险。近年来,兵团各师市积极开展“护苗”行动,进一步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增强学生文明、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取得实质成效。

织牢织密防护网,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需协同发力。如何凝聚多方力量完善监管,怎样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让我们听听大家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家庭:加强正向引导,做好孩子用网的“守门人”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进一步赋能社会,在丰富青少年网络接触行为的同时,易于产生更为复杂的网络风险,从而对青少年网络运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也成为广受关注的议题。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在网络素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月2日,记者采访了图木舒克市的多位家长,共同探讨家庭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与责任。

市民张燕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她深知在数字化时代,家庭对于孩子网络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带着两个孩子到户外跑步、打羽毛球、跳绳,不仅强健了孩子们的体魄,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除了体育锻炼,张燕还鼓励孩子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画画等,充实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她会和孩子们一起制定课余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运动、劳动、娱乐活动。

在日常教育中,张燕不一味阻止孩子们上网,而是告诉孩子们,网络是呈现外部海量信息的平台,在信息大海中遨游,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与孩子们约定好上网时长,让孩子们有规划地上网,不将网络当作一种精神寄托。她表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应该多关心孩子、理解孩子、陪伴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市民赵淑芳认为,做好家庭网络素养教育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同时,家长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减少不必要的控制,以更加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孩子相处。

市民李敏提出,家长应引导孩子识别有害垃圾信息,避免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应鼓励孩子正确参与网络互动,健康文明上网。她建议家长引导孩子从网络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规范孩子的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

学校:大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

“强国使命心头记,时代新人笃于行。向上向善共营造,上网用网要文明……”5月21日,在铁门关市第二幼儿园,二师铁门关市司法局开设“‘未’你护航,守护成长”主题网络普法亲子课堂,孩子和家长齐声朗读了《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课堂上,二师铁门关市司法局宣传教育干警以充满“童趣”的语言、诙谐的事例,向孩子们讲解了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常识和网络自我保护知识,宣传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引导孩子们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举报各类网络有害信息。同时,提醒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科学上网的榜样,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

“每年寒暑假前,二师铁门关市司法局会进校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用身边的案例提醒未成年人,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提升自控能力,避免沉迷于网络世界。”二师铁门关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四级主任科员孔维宁说。

今年以来,二师铁门关市党委网信办大力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工作人员深入校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未成年人普及网络安全领域法律法规,预防网络诈骗、网络举报辟谣等知识以及便民数字技能,并开设举报专栏。截至5月底,共收到举报违法和不良信息223条。同时,该部门还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在二师铁门关市中小学校建立“护苗”工作站,打造“护苗”教育服务基地,组建“护苗”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服务活动。

二师铁门关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积极开展“阳光护苗”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联合师市公安局、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城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开展专项检查。在网吧,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查阅记录、询问负责人等方式,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未成年人上网等违法行为。同时,告诫各网吧负责人,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行业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合法经营维护网吧秩序,发现散播不良信息或网络谣言、进行游戏账号非法售卖等网络违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应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

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和指导,筑牢网络保护“防火墙”

“追星的同学有没有参加过粉丝骂战?下载软件时会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吗?如果遇到网络霸凌该怎么应对?”6月4日,四师六十七团中学六年级(1)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文明进校园”班会,同学们在老师的提问引导下,深入学习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提升自身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只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养成健康上网的好习惯,才能在网络中有效保护自己。”六年级(1)班学生蒋思彤说。

今年以来,六十七团中学将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列入重点工作,不仅在班会课、计算机课中设置相关议题,还先后与团妇联、司法所、社工站等单位合作,开展“文明上网”宣传进校园活动,共同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

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出,学校应当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并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的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管理未成年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

连日来,四师可克达拉市各学校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积极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管理制度,全力守护学生安全成长。

今年,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给两个微机室增添了一批新设备,并进行了IPv6网络升级改造,给孩子们创造了更加安全的上网环境。与此同时,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也成为该校计算机课的重要内容。

“我会在课上讲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如何防范病毒、健康使用网络、保护好个人信息等实用内容。”该校计算机老师李成双说。

四师可克达拉市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李龙耀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面对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没有专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而且缺乏相关专业教师,在教育中存在漏洞。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契机。

“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学校应肩负起培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的重任,帮助孩子们提升网络素养,规避相关风险,安全健康使用网络。”李龙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