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容易焦虑? 中医防治有妙招

2024-07-16 08:22:23

压力大?容易焦虑? 中医防治有妙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娅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压力过大,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兵团的四位中医为大家准备了中医小锦囊,帮助大家缓解压力。

中医认为压力与很多因素有关。我们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如果我们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生活中产生不良情绪,就可以减轻一些压力。中医通过针灸、按摩、推拿等方法,可以缓解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

锦囊一

针灸治疗,缓解焦虑

7月12日,赵小平在给患者扎针。陈俊芝 摄

兵团奎屯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赵小平送上锦囊: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主要症状为无明显原因的恐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不安,属中医的情志病“郁证”“不寐”等范畴。抗焦虑的药物很多,但药物治疗短期效果不明显,长期服用易成瘾且不良反应较多、成本高,使用药物治疗受到一定限制。而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遵循整体观念、重视辨证施治,因其绿色健康、方法多样、施行方便、安全无毒,患者易于接受,兵团奎屯中医院以针灸为主,辅以其他治疗,多年以来治疗焦虑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百会穴、四神聪穴、神庭穴、水沟穴。伴有坐卧不宁加神门穴,伴有心悸、窒息感加内关穴,失眠加安眠穴和三阴交,胃肠不适加足三里穴,每次留针30分钟,一周5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

赵小平介绍,中医认为焦虑多因体质虚弱、情志内伤,致肝气郁结、条达疏泄失司、气机不调、升降失司;或致脾失健运、生化健运不足、渐进气血亏虚;或致心神失主、痰瘀内阻,胆虚决断失职,气郁化火、久则伤心、扰乱心神、心神不宁、神明无主而成。中医治疗焦虑症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与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疏肝、补肾、健脾、利肺的同时,兼以安神、调理气血、平衡阴阳。

锦囊二

耳穴疗法,调治失眠

7月10日,杨百京(左)在给患者贴膏药。王晓云 摄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二科主任医师、教授杨百京送上锦囊:

失眠是指患者在拥有合适睡眠环境和时间的情况下,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学习和生活的一种睡眠障碍。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在中医看来,失眠是因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据中华医学会的资料表明,中国约有3亿成年人有失眠这一睡眠障碍,其中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

失眠的病因主要是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主管睡眠的神经递质系统紊乱所致。失眠的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环境、行为、疾病、精神、年龄和药物等。失眠常好发于精神压力大者、性格极端者、更换睡眠环境者等。此外,焦虑、精神受刺激、怀孕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失眠。失眠一定要重视,否则会有焦虑、抑郁等情况出现。

中医治疗失眠除中药外,还有食疗、针灸、足浴、推拿按摩、情志疏导、耳穴压豆、导引等方法。

下面重点推荐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方法。

根据中医脏腑学说的理论,人体脏腑经络在耳廊上有一定的耳穴分布,当机体出现病变时,相应的耳穴区域就会出现明显的反应点,探察或刺激这些反应点,就可以诊断和治疗疾病。

睡眠由心神所主,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但神安则需要依赖阴血充阳、胃气充和、肝气调达、心肾相济,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协调,使阴与阳交,睡眠方可正常。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可以取穴:神门、心、脾、交感、垂前等。具体取穴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采用压痛法,仔细在取穴的区域内探察敏感点,压迫后以局部灼痛、发热为判断标准,找准后用75%的酒精棉球在耳穴上做常规消毒,用伤湿止痛膏剪成0.5厘米×0.5厘米的方块,用75%酒精浸泡过的王不留行贴于每个穴位敏感点上,按压约3分钟达到局部灼痛、发热为止,轻者取单侧,重者取双侧,双耳可交替使用。每天按压3至5次,每次以灼痛发热为度,大约每穴0.5至1分钟 ,特别是临睡前必按1次,每3至7日更换一次,5次为1个疗程。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相对安全,痛苦小、无副作用、便于掌握,被失眠困扰的朋友不妨试试。

锦囊三

按摩穴位,缓解疼痛

7月11日,马友全(左)在给患者号脉。蔡东玲 摄

六师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马友全送上锦囊: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头疼、胃疼、颈椎疼等症状,除了吃止疼药,还有老中医们最喜欢的穴位按压止痛缓解法,患者可以通过按压身上天然“止痛开关”——穴位止痛,方便有效还安全。

一、列缺穴

功用:治疗受凉而突发的头痛,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导致的头痛。

取穴: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手腕侧方(桡骨茎突上),食指尖到达的小凹陷处取穴。

操作:头痛时用指尖或点穴笔按压列缺穴,力度要有疼痛酸胀的感觉,维持点按3到5分钟左右,可以有效缓解头痛。

二、后溪穴

功用:治疗长期伏案姿势不恰当,导致的颈背疼痛频发。

取穴:微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操作: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或点穴笔抵住另一手的后溪穴,边按压边揉动,按摩3到5分钟左右,感到有酸痛感为佳,可明显缓解颈背疼痛。

三、委中穴

功用:治疗气血运行不畅或受寒导致的突然发作的腰背部剧烈酸痛,俯仰身体疼痛困难。

取穴:膝关节后部,腘横纹的中点(膝盖窝)。

操作:用手大拇指端或点穴笔按压双侧委中穴,力度以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一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四、足三里

功用:治疗吃冷饮或受凉或饮食不适宜时,引起的脘腹疼痛。

取穴: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凹陷处向下四横指、胫骨前缘向外一横指的地方。

操作:用手指或点穴笔或用梳子背部,用力按压,力度以有酸痛感为宜,持续3到5分钟,可快速缓解脘腹疼痛。

五、合谷穴

功用:治疗牙痛。都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本穴可以缓解牙痛,但缓解后还是要寻找原因,对因治疗,方是根治之法。

取穴:食指拇指并拢,肌肉最高点即是穴位。或一手大拇指末节横纹抵于另一手虎口边缘,大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操作:使用拇指指尖,或点穴笔按压对侧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按压1到3分钟。按揉合谷穴治疗牙痛,一般采取交叉按揉的方法,即左侧牙痛按压右侧的合谷穴,反之亦然。

注意:孕妇禁按。

六、三阴交

功用:它主要调理下焦,也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其中对治疗妇科疾病特别有效,所以痛经、产痛、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按压。

取穴:内踝尖上四横指,胫骨后缘。

操作:用拇指尖,或点穴笔按压穴位,其余四指置于对侧,适当用力,力度以有酸痛感为宜,持续3到5分钟。

注意:孕妇禁按。

正确使用上述方法,对缓解功能性疼痛,往往会有比较好的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的疼痛,须进一步去医院确诊治疗!

锦囊四

特色足浴,调节情绪

7月9日,程永升(右)在给患者号脉问诊。刘晓卓 摄

第十三师红星医院中医三科(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程永升送上锦囊: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情绪的波动和压力的累积常常困扰着我们,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古老的中医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调节方式——特色足浴。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足部是经络汇聚之处,与各个脏腑器官密切相关。通过对足部的适当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调节情绪、呵护健康的目的。

特色足浴,并非简单地将脚浸泡在热水中,而是融合了多种中医元素。首先,选用合适的中药材是关键。常见的如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痒的功效;红花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薰衣草则有舒缓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将这些中药材精心搭配,放入足浴盆中,热水的热力能够促使药物成分渗透皮肤,进入经络,发挥其药效。

当我们把双脚放入温热的药水中,仿佛打开了身体与心灵的通道。紧张的肌肉逐渐放松,疲惫的身心得到了舒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平和慢慢涌上心头。对于那些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情绪中的人来说,特色足浴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干涸的心灵。

现代科学研究也为中医特色足浴的效果提供了佐证。足浴时,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同时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这种生理上的改善,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且,特色足浴也是一种自我关爱和放松的方式。在一天的忙碌之后,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专注于足部的感受,让思绪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不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心灵的滋养。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在足浴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按摩。按摩足底的穴位,如涌泉穴,能够进一步激发身体的潜能,增强调节情绪的作用。此外,保持良好的足浴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进行特色足浴,让身体和心灵都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