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戍边写忠诚 安边固疆筑长城

2024-10-07 08:10:10

维稳戍边写忠诚 安边固疆筑长城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姜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93岁高龄的战斗英雄刘兴义给十师北屯中学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弘扬兵团精神(资料图片)。

眺望天山,听长风浩荡、驼铃悠悠,似见历史的车轮缓缓驶来……70年风雨兼程,70载春华秋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兵团人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认真履行党中央赋予的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兵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深刻指出“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要提高维稳戍边能力”“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兵团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忠实履行新时代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努力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领——

更好履行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功能

10月的阿拉套山,群峰耸立,草木葳蕤,卡昝河从山谷中奔腾而出。这里平均海拔270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冬季气温经常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五师八十八团卡昝河边防民兵哨所已坚守了60多年。“哨所就处在边境的最前沿。”八十八团党委常委、副政委黎俊民介绍道。

巡边是哨所的日常工作。清晨,八十八团道浪特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思里别克和哨所民兵揣着馕饼、背上水壶,前往17公里外的科克苏沟开展日常巡查。他们翻越山坡,蹚过冰冷刺骨的河流,用了近10个小时才走完全程。大家的腿都像灌了铅一样,每走一步都是气喘吁吁。

“每一次巡边都是考验,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我们深知:前方,是代表祖国主权的界碑;身后,是自己的亲人和家园,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祖国的边防事业作出贡献。”阿思里别克说。

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立身之本、看家本领,须臾不敢荒废。兵团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将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牢牢扛在肩上,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筑起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近年来,兵团还多次出动民兵队伍,圆满完成南北疆冰雹、山洪、泥石流等抢险救灾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着力构建新时代维稳戍边新优势,持续练强维稳戍边看家本领,不断提升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当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决心——

始终不渝做“永不挪动的界碑”

深秋的早晨,阿拉克别克河水声淙淙,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蜿蜒奔流。一老一新两座瞭望塔屹立在白杨树林中,十师一八五团护边员马军武爬上哨塔,登高远眺。“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是对他生活真实的写照。

军武哨所位于中哈边境,这里人迹罕至。多年来,马军武与界河相守。1997年,中哈两国勘界,正式将一八五团守卫的55.5平方公里土地划归我国所有,并在界河边竖起了界碑。

时至今日,马军武每天依然登瞭望塔、观察分水闸、在巡边路上巡逻……虽然青春不再,但马军武为国守边的初心从未改变。

在兵团,这样的戍边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在新疆漫长的边境线上,广大兵团人栉风沐雨、辛勤耕耘,舍生忘死、忠诚守卫,始终不渝做“永不挪动的界碑”。

巴尔鲁克山是歌曲《小白杨》的诞生地。山脚下的塔斯提河畔,一群身着迷彩服、英姿飒爽的姑娘像往常一样,与边防官兵一起执勤巡逻、守护界碑,她们是“孙龙珍民兵班”的女民兵。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九师职工群众和边防战士们并肩守边防,在边境线上履行着维稳戍边的神圣职责使命。“孙龙珍民兵班”就是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被当地群众誉为新时代的“花木兰”。

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外景(资料图片)。

除了巡边,孙龙珍民兵班还沿途开展“孙龙珍民兵班国防教育边境行”活动,把国防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高山哨所、中小学校和居民点,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

新时代以来,兵团始终坚持劳武结合、寓兵于民,切实提升“兵”的能力、彰显“军”的属性,民兵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履行特殊使命的实战能力不断提升,一流民兵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传承——

维稳戍边“接力棒”代代相传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边防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9月27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十师一八一团六连职工胡拥军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深深植根在一代代兵团人心中。1988年,胡拥军接过父亲手中的马鞭,成为一名护边员,今年已是他放牧巡边的第36个年头。

像胡拥军一样,献身维稳戍边事业、坚守在祖国边境一线的兵团人还有很多。

载誉归来的魏德友(左)向大家展示“七一勋章”,分享喜悦(资料图片)。

“七一勋章”获得者、九师一六一团退休职工、护边员魏德友年轻时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兵团,在边境线上放牧守边、娶妻生子,这一守便是60年。

如今,魏德友的女儿魏萍接过父亲手中的羊鞭,一边放牧、一边守边。

“一次次独自走在巡边路上,我深刻体会到了父亲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现在父亲老了,我就是他的接班人,要像他一样守好祖国的边境线。”魏萍坦言道。

刘前东(左二)深入连队放牧点,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刘前东也追随父辈的足迹,在兵团海拔最高的连队,常年组织民兵巡逻护边,并想方设法带领职工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十四师四十七团,“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张乐良服务期结束后,选择留在这里工作。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留下”,她总是说,是老兵们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精神感动了她。转眼10年过去了,张乐良也成了兵团一名“老兵”。在连队工作,为基层职工群众做实事,是她最大的愿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近年来,兵团统筹推进稳边固防和兴边富民行动,全力建强护边员队伍,努力实现边疆稳、边防固、边关美、边民富。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兵团将始终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健全完善法治化常态化维稳机制,完善党政军警兵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加快形成新时代维稳戍边新优势的体制机制,更好履行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功能,努力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兵团篇章!

(本版图片均据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