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

2024-11-24 08:06:55

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广大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后,自觉铭记党、政府和军队的关心关爱,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扎根兵团的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在各行各业各领域默默奉献,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成为兵团和各师市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书写了无愧于时代和军旅生涯的出彩人生。

陈宝锋:老兵初心不改 从警再续忠诚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陈宝锋在帮居民检查炉火(资料图片)。陈宝锋 提供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陈宝锋退伍后毅然选择加入到人民警察队伍中,并不忘自己曾经在部队的铮铮誓言,充分展现军人的优良作风,吃苦肯干、冲锋在前,快速完成了从一名退役老兵到人民警察的华丽转变。

现任一师阿克苏垦区公安局喀拉玉尔滚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的陈宝锋,从警15年来,先后在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科克库勒派出所、阿和公路公安检查站、塔南派出所、托喀依乡派出所等单位工作。挨家挨户走访职工群众是他迅速融入新环境的诀窍,谁家有留守老人需要常去看看,谁家有残疾人需要照顾,这些事陈宝锋不但记在本子上,也记在心里。“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以后有什么难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更成了他对群众的承诺。

身为“兵二代”,陈宝峰对群众很有感情。2009年从部队退役进入警营后,他下定决心扎根兵团、奉献兵团。

2013年年初,他主动请缨到偏远、环境恶劣的阿和公路公安检查站工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伴着风沙,一守就是4年。2017年一个深冬的早晨,一辆面包车失控冲入水渠,眼看渠水淹没车窗,车上8人危在旦夕。陈宝锋不顾渠水冰冷刺骨,拼尽全力救起8名落水群众。

2021年夏天,塔南派出所接到报警求救,4名维修工人在作业时不慎掉入8米多深的污水井。井内淤泥堆积,充满高浓度有害气体,4人生死不明。当时在塔南派出所工作的陈宝锋和同事们赶到现场,毫不犹豫地跳到井内救援。由于救援及时,4人很快脱离生命危险,可陈宝锋却因救人时间过长吸入过多有害气体,脑神经和肺受到了损伤。

在群众眼里,陈宝锋就是他们的“自家人”。喀尔墩村村民吐地汗·艾合塔老人说:“我一个人生活,子女都在外地。陈警官经常来我家里看望我。每次生活上遇到难事,我都会请他帮忙。他就跟我的孩子一样。”

喀尔墩村村民艾合买提·艾买提的房子重新装修,专门给陈宝锋留了一个房间。“小陈一直很照顾我,我希望他能把这儿也当成家。”

在15年的公安工作中,陈宝锋走访辖区群众8万余人次,走访记录本记满整整8本,调处矛盾纠纷610余起,救助受困群众81人,办理各类案件300余起,先后收到感谢信40余封、锦旗20余面。因表现突出,这些年,他曾获得“兵团最美人民警察”“敬业奉献兵团好人”“兵团道德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多项荣誉。

“我要对得起头顶曾经的军徽、现在的警徽,守护好一方百姓的安宁。”陈宝锋如是说。

阚俊飞:做乡村振兴“领头雁”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阚俊飞(右一)在考察水果市场(资料图片)。阚俊飞 提供

现任七师一三〇团六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的阚俊飞,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时,他是热血青年,肩负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扎根基层后,他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带领职工群众投身家乡建设。

2002年,阚俊飞投入军营,多次在重大任务中勇挑重担: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被授予三等功;2009年参加中国第三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国际维和工程兵大队,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2015年,阚俊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安徽老家来到兵团工作。2020年3月,阚俊飞担任一三〇团六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自上任那天起,他就开始思考如何带领大伙儿增收致富。

2022年,他用新思路发展老产业,带领连队44户种植户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地行间、株间空隙地实施间作,林下套种养殖,使得林上、林中、林下全部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他带领职工群众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做到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与产业致富有机结合。当年,六连年产值就达到8.1亿元,职均年收入9.6万元。

2023年,连队葡萄树种植户遇到了难题。由于雨水较多导致葡萄品质不如往年,客商收购价格偏低,种植户个个垂头丧气。阚俊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边鼓励种植户别灰心,一边向周边各大商超、电商以及内地客商推销葡萄,帮助种植户挽回了部分损失。

不仅要让职工群众富起来,还要让连队美起来。这些年,阚俊飞争取资金100余万元修缮了连队主干道,打造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改造房屋38栋,使得连队面貌焕然一新。

在阚俊飞的带领下,六连先后获得七师胡杨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示范单位、亿元产值连队创建第一名等多项荣誉。阚俊飞个人获得七师胡杨河市“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

年复一年,阚俊飞始终不忘军人本色。从保家卫国到带头致富,他在不同的战场,守护着同一个家园。“我深知,荣誉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鞭策。未来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阚俊飞表示,他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

郭红召:创业“新农人” 致富“排头兵”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郭红召在电商平台上推介兵果情产品(资料图片)。郭红召 提供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二师二十七团的新疆兵果情电子商贸有限公司,只见展厅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当地特色农产品,负责人郭红召正忙着联系客商。

“我们以销售南疆时令水果为主,现在正是阿克苏苹果和库尔勒香梨的销售旺季,很多内地客商打电话订购,货物常常供不应求。”郭红召介绍。

2016年,郭红召退役后,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闯事业。

经过观察,郭红召发现二十七团及周边团场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但由于宣传销售渠道不畅,导致部分产品滞销。胆大心细的郭红召瞅准商机,远赴江苏、河南、湖北等地考察。2018年,借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东风,他成立了新疆兵果情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集包装、电商、物流、仓储于一体,通过电商平台打开疆内外市场,将当地优质农产品销往湖南、河北、江苏等地,为职工群众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有了技术,有了资金,有了经验,郭红召彻底没了后顾之忧。他不断尝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2022年,他将二十七团十连出产的红油蟠桃销售到了越南。2023年,郭红召与二十七团、二二三团、二十五团等团场的鲜果种植户签订了销售协议,给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品牌要响亮,质量是关键。如今,新疆兵果情电子商贸有限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大型生鲜连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推动兵团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目前,该公司年发货量1800吨,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在郭红召的带动下,300多名职工群众实现增收。他本人也荣获2024年“兵团劳动模范”称号。

在兵团这片热土上,郭红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展现了一名退役军人的担当。谈及未来,郭红召表示将继续逐梦乡村,搭建更专业的电商团队,发挥“排头兵”的引领作用,努力带领更多人在致富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杨洋:永葆军人本色 诠释医者仁心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杨洋在进行检验(资料图片)。杨洋 提供

在军营是“优秀士兵”,在疾控中心是“白衣天使”。无论是身着戎装,还是身披“白色战甲”,九师白杨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杨洋的战场在变、身份在变,但他的军人本色、医者仁心从未改变。

作为“兵三代”,今年37岁的杨洋从小听着爷爷奶奶讲屯垦戍边的故事长大。能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是他儿时的梦想。2006年,他如愿穿上军装光荣入伍。2010年,他退役后,投身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事业,成了九师白杨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一员。

在杨洋看来,检验员就是公共卫生战线的“侦察兵”,必须及时发现威胁健康的潜在“敌情”,并提供准确“情报”。检疫检验对杨洋来说是全新领域。为尽快提升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杨洋经常下班后独自留在实验室里反复练习。正是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成了检验科的骨干力量。

2023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台后,检验科的理化检验任务更重了,杨洋将工作重心投入到生活饮用水项目资质认证中。“去年,我们完成了与职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碘缺乏病、布鲁氏菌病、棘球蚴病、农村生活饮用水等项目的检测任务。一旦这些数据异常或者合格率偏低,疾控中心就会启动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干预,确保职工群众身体健康。”杨洋说。

“单位开展的新项目特别多,杨洋的学习能力很强,我有不会的地方,都会向他请教。他会毫无保留地和我们分享工作经验。”九师白杨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王梦婷说。

杨洋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获得广泛认可。2021年,他被授予“兵团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是部队培养了我、锻炼了我,在未来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退役不褪色,做临床医生的‘眼睛’,为临床诊断、疾病防治提供科学诊断依据,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杨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