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援疆医疗专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25-05-23 23:13:47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援疆医疗专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阿拉尔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琼 常驻记者曾维 通讯员石继良)“是一师医院的援疆医疗专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5月20日,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村民古莱亚(化名)坐在葡萄架下,指着腹部的手术疤痕对记者轻声说道,两个月前,自己被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折磨得命悬一线。

“疼的时候,就像有把刀在肚子里绞。”古莱亚比划着,心有余悸。那个时候,古莱亚血压最高飙到240/160毫米汞柱,人只要稍微活动就会眼前发黑、天旋地转。

由于手术风险太大,医生建议她去北京治疗,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和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让古莱亚一家人陷入了两难。

得知一师医院来了浙江援疆专家团队,3月24日,古莱亚攥着皱巴巴的病历本走进诊室求助。

“别担心,我们有浙江大学6家附属医院的‘组团式’援疆专家,治疗这种病很有经验。” 一师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彦礼安慰道。

当天下午,一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便召集多学科团队进行会诊。CT影像显示,在古莱亚的腹部有一个巨大且复杂的肿瘤,像章鱼的触角般缠着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管已被挤成薄纸样的“隧道”,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大出血。

“转院路上随时可能发生脑出血等意外,我们必须尽快接下这台手术。”马涛说话声音不大,却像钉锤一样敲在众人心里,“医疗援疆,就是要让老乡在家门口能看好病。”

3月26日,一师医院手术室里,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悄然展开。由马涛领衔的医疗团队严阵以待,麻醉科主任曹振刚的目光死死锁定监护仪——这场手术的核心,是与血压波动的持续“博弈”。

一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涛(右一)与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平(左二)及普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刘顺顺共同为患者实施手术。黄叶叶 摄

手术伊始便遇到险情:仅15秒的体位变动,血压便骤升至350/243毫米汞柱。“立即静推降压药!”听到指令,曹振刚麻利地完成药物注射。经过15分钟的调控,古莱亚的血压逐渐回落至安全区间,手术团队这才向肿瘤发起“总攻”。

历经215分钟,古莱亚体内重达1.2公斤的肿瘤被完整摘除。听到手术获得成功的好消息,古莱亚的丈夫艾力・玉素甫一个劲地对医生说:“热合麦特(维吾尔语:谢谢)!是你们救了我妻子的命!”

4月1日,古莱亚康复出院时,她和丈夫手捧绣有“妙手仁心润天山 浙新同心护安康”的锦旗,郑重地送到医护人员的手中。

打赢这场生死救援仗的背后,是浙江大学6家附属医院“组团式”援疆取得的丰硕成果。近年来,一师医院实施三级手术数量较对口援疆前增长83.56%,四级手术数量增长了约10倍,先后引进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162个。如今,南疆各族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国内大医院的诊疗服务。

“援疆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让先进的医疗技术‘扎根’在边疆。我们将继续推动兵地医疗资源共享,让援疆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在边疆筑起一道牢固的健康防线。” 马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