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4 12:38:42
文艺映照屯垦路 兵地携手育新人
——“文艺映征程 精神永传承”文艺作品展走进三师图木舒克市
胡杨网李萍
5月18日,“文艺映征程 精神永传承”文艺作品展在三师图木舒克市以及巴楚县的四个展区启幕。
在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展区,50幅《美丽新疆 繁荣兵团》军垦剪纸作品在此展出。
本次文艺作品展由兵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兵团关工委”)传承兵团精神“五老”工作室联合兵团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精心策划,247件油画、剪纸、摄影、烙画等多元艺术作品如涓涓细流汇入青少年心田,生动诠释着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的时代内涵。这不仅是兵团文化深入基层、浸润万家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兵地携手、以文化人,共同为青少年“培根铸魂”的创新之举。
剪纸作品在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展出。
李永梅的剪纸艺术作品在新疆政法学院展出。
5月19日,“军垦岁月 烙绘华章——杨新平套彩烙画作品展”在巴楚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展出。
油画与摄影 共绘兵团发展画卷
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区之一,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成的美术馆迎来了开馆的首场大展。30幅题为《油彩映史 精神铸魂》的军垦油画作品,以其浓烈的色彩、雄浑的笔触,将观众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一辈兵团人肩扛坎土曼,在亘古荒原上开垦良田,住地窝子,战风沙,一幕幕艰苦卓绝的创业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震撼人心。与之相辉映的,是107幅《讴歌新时代 奋进新兵团》摄影作品,镜头聚焦于兵团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师团新貌、各族职工群众幸福生活的生动瞬间,全景式地记录了兵团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吴云章的油画作品《军垦岁月》。
杨鲁豫的油画作品《将军与士兵》。
“此次文艺作品展览是学院美术馆开馆的首场活动,不仅是一场‘匠艺共生’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给美术馆最好的开馆贺礼。”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贾蕾在开幕式上激动地表示,“今后我们将认真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理念,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讲好兵团故事,传承好兵团精神,使其成为学院师生乃至整个三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剪纸于方寸间呈现屯垦戍边历程
李永梅的剪纸作品《第一犁》。
徐玥的剪纸作品《张富清》。
在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展区,50幅《美丽新疆繁荣兵团》军垦剪纸作品,以红纸为底,以巧手为媒,将新疆的壮美风光与兵团屯垦戍边的辉煌历程巧妙地融于方寸之间。
“以前只在课本中看过兵团故事,今天看到这些剪纸作品,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让我对兵团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五十三团中学学生艾斯玛·克热木在细致观赏后说,“我对剪纸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能学习这门艺术。”
在新疆政法学院展区,30幅《非遗里的兵团》剪纸作品则更侧重于非遗技艺与兵团故事的创新融合。展览作品创作者、兵团非遗名录“军垦剪纸”创始人李永梅老师说:“通过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来传承兵团精神,是我们工作室一次极具意义的尝试与实践。”
烙铁勾勒军垦华章 非遗魅力引赞叹
杨新平的烙画作品《胡杨秋意》。
杨新平的烙画作品《生命界碑》。
杨新平的烙画作品《守望》。
在巴楚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0幅题为“军垦岁月 烙绘华章”的套彩烙画作品一经展出,便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欣赏。只见烙铁在艺术家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以火为笔,以木为纸,精心勾勒、烫染,一幅幅立体生动的画面便跃然板上。师生仔细端详着烙画的每一个细节,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今天亲眼看到烙画作品,才知道一根小小的烙铁竟能在木板上创作出如此精美的图画,特别震撼!”巴楚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艾尼·亚森在参观后兴奋地表示,“尤其是那些展现兵团生活的作品,让我对兵团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我意识到,非遗文化需要我们这代年轻人去传承,兵团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的点滴之中。”
以文艺“活化”历史 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
在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学生们正在欣赏军垦剪纸。
在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正在欣赏军垦油画作品。
“文艺映征程 精神永传承”文艺作品展览活动,不仅仅是静态的作品展览,还涵盖了现场创作与教学、主题讲座、交流分享等环节,通过“看、听、做、悟”的多维互动,深化青少年对兵团历史的认知。活动将持续至7月16日,旨在通过文艺的浸润,让兵团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使活动成为青少年触摸兵团历史的“立体教科书”。
兵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传承兵团精神“五老”工作室领衔人吴新平表示:“‘文艺+教育’的创新活动模式,不仅让青少年直观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更让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从文字走向现实,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承的文化记忆。我们希望通过文艺作品‘活’化历史,让青少年在欣赏、体验中自觉传承兵团精神。未来,我们还将走进更多学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