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21:36:48
锚定高质量发展·团场行丨野果子如何成就亿元产业链?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林、陈琼、哈力扎提•哈力木拉提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苟汇敏 当代兵团杂志社记者邱海强 胡杨网陈贝贝
一颗生长于荒芜戈壁滩上的沙棘果,从树上成熟到成为商品,其价值会有多大变化?
7月1日,兵团媒体联合采访组一行走进九师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在展柜里找到了答案——金黄色的沙棘原浆、透亮的沙棘籽油、滋润肌肤的沙棘面膜、价格昂贵的沙棘血肽……近百种产品清晰地勾勒出从沙棘原果到高端商品的完整图谱。
“请尝尝我们的沙棘奶啤、沙棘茶和沙棘原浆,沙棘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猕猴桃的2至3倍。”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刘中红向记者介绍,“做大做强沙棘产业,不能只卖鲜果。通过精深加工对比数据可知,单原浆一项的增值幅度就达到出售鲜果的2至4倍。”
2024年,一七〇团收获沙棘1.84万吨,实现产值1亿余元。
回溯过往,一七〇团沙棘种植之路有波折也有惊喜。2003年7月,一七〇团团部搬迁新址,职工群众面对仅有10%土壤含量的沙土地犯了难。
“这里种啥都不容易成活,哪怕灌溉有保障,长出的苗也是又瘦又小,风一刮就都死了。”一七〇团退休干部王东军回忆道,最初种沙棘,看中的是它能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没曾想,小小的沙棘果却成了职工群众捧在手心里的致富“金果果”。
7月5日,一七〇团七连职工在清除沙棘育苗地里的杂草。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琼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汇敏 通讯员 王成营 摄
如今,一七〇团沙棘种植面积达5.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大果沙棘人工连片种植区,且全部采用节水滴灌种植。
近年来,一七〇团锚定沙棘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推进产业形态从初级原料销售向终端制成品供给转型,通过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深度挖掘增值增效空间,将更多产业收益留在了当地。
谈及企业下一步规划,刘中红表示:“沙棘产品在保健品市场上十分火热,我们今年打算再投资1亿元新上两条生产线,从果渣里提取黄酮生产高端保健品,以新技术、新产品撬开更大市场。”
目前,已有4家沙棘精深加工企业落户一七〇团,并对种植户予以“订单兜底”——加工企业按保护价收购鲜果,合作社统一组织采收。据统计,沙棘种植户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了180%。
丝路沙棘等公司敢于扩大投资的底气,缘于九师白杨市和团场对沙棘产业的重视与投入:通过统筹整合1.89亿元专项资金,高规格打造现代化沙棘产业园;投入1.38亿元资金,精准助力下游加工端加快完善“采收—速冻—仓储—加工”产业链;建设2条速冻隧道、9座冷藏库、9座标准化厂房,让沙棘果真正实现从枝头到车间的蜕变。
“这阵子天天泡在工地上,就是为了抢工期!”在速冻隧道项目施工现场,一七〇团产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朵海龙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说,“必须赶在沙棘采摘季前,把速冻隧道的设备调试到位。项目投用后,团场的沙棘年速冻量将超过9000吨,能在确保沙棘鲜果品质的同时,有效延长加工期,为整个沙棘产业链提供常年稳定的原材料供给。”
优势产业链建起来了,如何优化销售这一关键变量?今年以来,一七〇团加快构建“双轨并行”流通分销网络:与华润万家、永辉等全国大型连锁商超协作设立一七〇团沙棘产品专柜,让沙棘原浆、沙棘籽油等20余款产品直抵消费终端;与果汁厂、保健品厂建立原料保供保质机制,精准助力企业降本提质。
一七〇团沙棘地 胡杨网 陈贝贝 摄
与此同时,一七〇团抢抓互联网机遇、借势“破圈”,将流量合理引导到本地“土特产”上,孵化出“二妹”“小芳沙棘”“佩佩沙棘”等一批本土网红主播。2024年,新疆戈壁记忆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沙棘产品在抖音、淘宝等平台销量稳居全国榜首。
在一七〇团,已有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围着沙棘转”:有的从事沙棘育苗,有的种植沙棘蘑菇,有的经营沙棘采摘农家乐……沙棘合作社加快引导种植户通过土地入股、生产托管等方式,实现“一果生五金”——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订单种植“得售金”、生态旅游“赢现金”。
在经济效益稳步攀升的同时,当地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过去,一七〇团的年降雨量仅有40毫米,到2024年已增加至246毫米;昔日每年约218天的5级以上沙尘大风天气,如今减少至127天;林木覆盖率更是从20%大幅提升至60%。
“我们将紧扣种植、加工、销售三大环节,在沙棘优良品种培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九师白杨市沙棘专班负责人马福岩说,到2027年底,一七〇团沙棘种植面积将达6.2万亩,年产量稳定在5万吨,一二三产总产值超过30亿元,形成“生态美、产业兴、职工富”的戈壁特色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