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08:47:10
安格斯·加班尔:牧家乐里奶茶香
周婷婷
安格斯·加班尔和妻子巴提玛·达黑在牧家乐毡房前合影(资料图片)。周婷婷 摄
晨雾如绢,萦绕在六师红旗农场三台沟的山谷松林间,初升的阳光洒向缀满野花的草坡,炊烟裹着熏马肠的香气,伴着悠扬的冬不拉琴声袅袅升起……这里是红旗农场十一连职工安格斯·加班尔经营的牧家乐——牧歌天堂。
天光未亮,63岁的安格斯·加班尔已点燃松枝炉火。跃动的火光映亮了他棱角分明、被草原烈日晒得黝黑发亮的脸庞——那是典型的哈萨克族相貌,带着憨厚的笑容。
他俯身搅动铜锅中翻滚的奶茶,舀起奶皮子的动作轻柔,布满老茧的双手熟稔地操持着一切,浓郁的奶香乘着晨风飘散,预示着新一天游客的到来。如今红火的日子,在十五年前还是他不敢奢望的梦。
2007年之前,安格斯延续着祖辈的游牧生活。那时的三台沟风景如画,却也面临着交通闭塞、就医就学艰难的困境。“放牧的日子清苦,但牛羊肥壮就能养活全家。”他摩挲着马鞭回忆道。
也就在这一年,红旗农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号角吹响,三台沟被规划为景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安格斯敏锐地察觉到,单靠放牧难有更大发展,而蓬勃兴起的旅游业正孕育着新机遇。他果断倾尽积蓄,在景区支起三顶白毡房,开启了牧家乐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举步维艰。“开业半个月,只有山鹰来歇脚。”安格斯笑着回忆。但他没有气馁,依然每天精心擦拭铜壶上象征力量的鹰隼纹饰。转机出现在几位来自乌鲁木齐的摄影师身上,他们拍摄完落日,成了毡房的首批客人。安格斯用滚烫的奶茶、酥香的包尔萨克和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热情款待,让客人们赞不绝口。临别时的合影,让“牧歌天堂”的故事开始随着客人的足迹传播。
在安格斯的牧家乐里,浓郁的民族风情是核心竞争力:手工打制的温暖铜壶、绣着鹰隼图案的挂毯、雕刻精美羊角纹样的餐桌腿……“这些不只是装饰。”安格斯认真地说,“每个图案都是精心设计的,要让客人感受到真正的哈萨克文化底蕴。”
他坚持用松木火慢熬奶茶,羊肉须现宰现煮,用最地道的风味和赤诚待客之道赢得口碑。每当夜幕降临,他与妻子弹起冬不拉,欢快的“黑走马”舞步点燃草原之夜,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哈萨克族的热情好客,这也让他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2011年,乘着红旗农场旅游扶持政策的春风,安格斯贷款扩建场地,从三顶毡房发展到六顶,还增建了特色小木屋。“诚信是拴住客人的套马绳。”这是安格斯的经营信条。为保证食材品质,他冬季科学育肥牛羊,夏季直供自家牧家乐。菜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在传统手抓羊肉、马肠子基础上,增加了烤全羊、风干牦牛肉等特色,深受游客喜爱。旺季时,他的牧家乐常常一房难求。
“这里不仅风景美,安格斯大哥一家更是热情,就像回家一样。”来自河南的游客高丽霞感慨道,“晚上围着篝火,听着冬不拉,吃着烤羊肉,烦恼尽消。”
个人致富不是终点。2014年,在农场“合作共赢”理念的号召下,安格斯展现出前瞻眼光和带头人魄力,率先联合8家牧民,成立了“红旗农场大三台沟玉塔斯哈萨克旅游协会”。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协会规模迅速扩大,一年内会员发展到18家。
通过统一规划建设、规范服务标准、共享客源信息,协会新建标准化毡房70顶,整体接待能力跃升至数百人,形成了集餐饮、住宿、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接待集群,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提升了整体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如今的安格斯·加班尔,早已从单纯的职工变成三台沟景区的创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他不仅让自家过上了富裕生活,更直接带动了周边数十位牧民就业增收,实现了从“一人富”到“带动富”的跨越。但他步履不停,心中又描绘着新的蓝图:开一家专门制作、销售熏马肉、熏马肠的特色餐厅,让更多人品尝到正宗的哈萨克美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夕阳染红草原,安格斯·加班尔眺望着连绵的雪山和悠闲的牛羊,笑容满足而坚定。“这片草原养育了我。以前,我的梦想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现在,我希望能让更多游客爱上三台沟,了解哈萨克族文化,也让更多乡亲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他和三台沟的故事,如同草原上生生不息的风,伴着马背民族的歌谣与文旅发展的步伐,正吹向更广阔的山海,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