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抗战老兵罗斌:我的战场,从衡阳到新疆

2025-09-03 17:59:33

百岁抗战老兵罗斌:我的战场,从衡阳到新疆

胡杨网李萍

9月2日,乌鲁木齐午后的阳光,带着秋日特有的醇厚,暖暖地洒在乌鲁木齐市西环中路的一个小区内。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101岁的抗战老兵罗斌,正杵着拐杖,悠然地坐在家门口,享受着他和千千万万仁人志士浴血奋战换来的和平与惬意。

9月2日,101岁的抗战老兵罗斌在小区内晒太阳。 李萍 摄

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血管专家、医学博士朱鹏程和志愿者们出现在小区时,这位百岁老人缓缓起身,布满沧桑却依旧有力的手,紧紧握住了前来探望的每一个人。他的眼神,穿越了时光的烟尘,充满了最质朴的感激。

烽火记忆:那少年,还没有步枪高

“那时候……”老人的声音不高,但字字千钧,“连长拿一把长枪在我身边一杵,我还没有枪高。”被问及抗战岁月,罗斌老人的记忆闸门瞬间打开。

罗斌出生于1924年5月,八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在他脑海中依旧清晰如昨:“那是1939年,在湖南,我跟着一个连长当了一年的勤务兵,在1940年才正式参军入伍,那时候条件很艰苦,虽然衣裤是军装,但我们脚上都穿着草鞋。”

他记忆最深刻的战场,是衡阳。1944年,他随部驻守衡阳机场,对那里的空战记忆犹新:“那里有同盟国美军的飞虎队,是陈纳德将军指挥的。刚开始鬼子的飞机白天也来轰炸,被打下来好多,后来就只是晚上来偷袭。”老人浑浊却依然明亮的眼眸望向远方,仿佛那呼啸的战机和震耳的爆炸声再次于脑海中重现,“空战很激烈,但我没有看到鬼子飞行员跳伞。” 他补充道,“日军的顽抗,反而更加激起了我军誓死保卫家园的斗志。”

他亲历了那场惨烈异常的衡阳保卫战。据史料记载,1944年6月26日,衡阳保卫战开战不久,日军就攻占了衡阳机场。为此,中国军队与日军在衡阳机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衡阳守军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妄图3天拿下衡阳城、7天打通西南大陆交通线的计划,也为我方在更大范围内赢得了有利战机。这场保卫战堪称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一,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那段浸满鲜血与炮火的记忆,是老人心中永不磨灭的烙印,也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证明。

老兵罗斌的口述历史收录于书籍《国家记忆之抗战老兵在新疆》,该书于2022年1月上线“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库平台”,图为该平台发给老兵的捐赠证明。李萍 摄

戈壁战歌:枪声停了,号角未停

抗战胜利,枪声停了,但罗斌的战斗没有结束。他加入了“湘桂边区游击总队”,后随部队来到新疆。从那一刻起,他的战场从枪林弹雨的前线,转移到了百废待兴的西北边陲。

“我被分在了建工一团,那会儿西大桥以南,基本上没有高楼大厦。”脱下军装,换上工装,罗斌和他的战友们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建设者。在那个生产工具落后的年代,许多生产资料只能靠人搬肩扛。即便如此,大家都毫无怨言,只讲奉献。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笔直平坦,人民剧场、人民广场等标志性建筑,都凝聚着他们滚烫的汗水。

对于这些亲手建起的城市地标,罗斌的记忆清晰而自豪,尤其是和平剧院(现和平都会)。这座剧院的设计方案,是兵团老领导张仲瀚亲赴京沪考察后确定的,于1958年正式落成。“‘和平剧院’就是我们盖起来的!”罗斌自豪地说,“我喜欢听京戏,《杨贵妃》、《苏三起解》……”

1961年,乌鲁木齐城区建设初具规模,罗斌所在的建工一团整编后,转战至兵团十二师二二二团,投身于修建冰湖水库和连接团场与阜康的道路工程中。 也正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罗斌认识了陪伴他一生的爱人彭华英,两人于1962年结婚成家,从此将根,深深地扎在了兵团。

百年赤诚:他是战争的幸存者,更是和平的缔造者

“这是我大半辈子生活的地方,我参与建设、看它成长,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提及兵团这个第二故乡,罗斌老人的话语里充满了父亲般的慈爱与骄傲。这份深沉的爱,早已融入骨血。1984年,他和老伴离休后,孝顺的儿子曾将他们接到武汉生活,但城市的繁华却难解他们对戈壁热土的思念,最终,他们还是选择回到了二二二团。

老兵罗斌的离休证,更是一枚无声的勋章。“新疆兵团二二二团”几个字,浓缩了他从战士到建设者的峥嵘岁月,是他为国奉献一生的最好证明。李萍 摄

直到2000年,为了照顾外孙女,老两口才从团场搬到乌鲁木齐,即便身在城市,老人的心却从未离开那片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儿女休息的时候,他也会叫孩子们开车带他们到处转转,看看当年建设过的地方,看看祖国的日渐强大、繁荣昌盛……

这份奉献,国家从未忘记。近日,兵团相关领导专程为罗斌颁发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将党和国家的崇高敬意与关怀送到了老兵手中。据老人的儿女介绍,对于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老人珍爱异常,甚至连睡觉时都紧紧攥在怀里。

医护志愿者正在为老兵罗斌贴药膏。李萍 摄

朱鹏程说:“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拜访罗老前辈,听他讲述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屯垦戍边的兵团人的光辉历程,我们深受震撼。他的一生,就是对‘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最生动的注解。”

阳光下,罗斌老人脸上的皱纹,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也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他不仅是一位战争的幸存者,更是一位和平的缔造者,一座行走的、属于兵团也属于这个国家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