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选手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风采录

2025-10-14 20:03:58

兵团选手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风采录

胡杨网唐媛媛

“13个项目斩获优胜奖、5名选手入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代表团获‘优秀组织奖’。”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幕,兵团代表团交出亮眼“成绩单”。这份答卷背后,是76名兵团选手跨越千里的奔赴与日夜兼程的打磨——他们中有“毫米级”精准的制造业工人、传递职业温度的服务业青年,也有怀“以技立身”信念的院校学子。

从智能制造到数字技术,从传统技艺到新兴领域,“兵团技能”名片在赛场愈发鲜明,而这些突破,离不开“以赛促训、以训备赛”的培育逻辑,部分赛项的“兵团首征”便是生动注脚。

赛训结合 首征赛项的突破之路

来自十四师昆玉职业技术学院的王保升,代表兵团首次站在花艺赛场.jpg

来自十四师昆玉职业技术学院的王保升,代表兵团首次站在花艺赛场。唐媛媛 摄

走进花艺赛项赛场,透明工作台排开,花材与工具整齐陈列,花香中透着紧张。来自十四师昆玉职业技术学院的王保升俯身操作,指尖灵巧地修剪枝叶、调整花材角度,每一步精准沉稳。

“和全国选手同台,让我看到花艺领域的多元风格与无限可能。”赛后王保升坦言,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花艺赛项是兵团首次参赛的项目之一,这份“从无到有”的突破,离不开北京援疆教师郑志勇的辛苦耕耘。作为援疆教师,郑志勇让“花艺”从师生眼中的“新鲜事物”成长为兵团征战全国赛场的竞技项目。

“花艺考察审美、动手能力及对植物造型的理解。”作为赛事裁判,郑志勇认为“赛训结合”的方式,不仅给学生交流机会,更能夯实技能基础,为未来发展铺路。

赛后郑志勇对参赛选手王保升花艺作品进行指导点评.jpg

赛后,郑志勇对参赛选手王保升的花艺作品进行指导点评。唐媛媛 摄

如果说花艺是兵团叩响全国赛场的“第一声”,那么糖艺/西点制作项目便是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的“出征首程”。19岁的该校学生宋亚静代表兵团参赛,这是学校首次组队参与全国糖艺类赛事,对技能培育拓展与传统技艺传承意义特殊。

“比赛主题是‘寻迹东方 国风万象’,我把竹子、熊猫元素融入作品。”宋亚静说,此次大赛更是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回校后会分享经验、精进技艺。

宋亚静在摆放作品中.jpg

宋亚静正在摆放作品。唐媛媛 摄

宋亚静的感悟与指导教师王筑同的思考不谋而合。“对自己而言,要提升拉糖、裱花、巧克力调温技能,向其他省份的学校学习先进技术,从而实现与时俱进。”王筑同说。

赛练融合 技能与市场的深度对接

高鼎修在比赛过程中.jpg

高鼎修正在比赛。唐媛媛 摄

纵观此次大赛,盾构技术、鸿蒙应用开发、劳动关系协调师等数字技术赛项及新职业集中亮相。这些赛项既紧跟产业趋势、凸显技术与实践融合,更折射出我国新职业崛起下的人才需求。

网络系统管理赛项,是技能对接市场的典型。在该赛项中,来自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的高鼎修凭借稳定发挥获得第四名,入选世赛中国集训队。回到学校,21岁的他即刻投入后续训练。

“和其他赛项比,网络系统管理是数字化技术基础,与市场契合度高,对耐心和细致度的要求极高。”高鼎修说,大赛让自己积累经验、提升技术,未来会更努力学习突破,紧盯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

高鼎修的心声,道出不少兵团选手的想法。在物流与货运代理赛项,陈宏林赛前针对各类业务场景反复练习,力求赛场应对自如;移动应用开发项目的周耀程获优胜奖后,精准剖析设计与交互模块短板,明确“多做项目积累经验、提升逻辑反应能力”的方向。他们的想法,成为“赛练融合、对接市场”理念的生动注脚。

兵团选手陈宏林在比赛中.jpg

兵团选手陈宏林正在比赛。唐媛媛 摄

近年来,兵团人社部门将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抓手,以“对接产业、服务就业”为导向,构建“育、训、赛、评”一体化培育体系。依托全国技能大赛等平台,持续培育“懂技术、能实践、适配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未来,随着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更多兵团技能人才将从赛场走向产业一线,把“赛场本领”化作“产业实力”,以精湛技艺为兵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