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五:妙笔勾画生态卷

2025-10-19 07:44:53

奋勇争先 决胜“十四五”丨妙笔勾画生态卷

——兵团“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五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孙永杰

金秋时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绵延不绝的梭梭林锁住了漫天黄沙;在天山北坡的工业园区里,废铁残钢经智能设备淬炼后得到“重生”;在连队社区,清澈的沟渠蜿蜒穿过林网……从沙漠前沿到绿洲腹地,从工矿企业到田间地头,五年来,兵团人在边疆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十四五”以来,兵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发展全过程,以治沙造林筑牢生态屏障,以循环经济激活发展动能,以污染防治守护碧水蓝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为新时代兵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在一师阿拉尔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十四团段,5000多亩沙生植物在沙丘上舒展枝叶。滋养这些沙生植物的,是经过二次处理的农田排水。十四团创新运用盐碱水改良技术,通过滴灌系统将改良后的盐碱水精准输送至植物根系,有效破解了干旱地区造林缺水的困局。

一师五团和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共同打造的萨叶科普胡杨林景区(摄于10月17日)。10月以来,当地大面积天然胡杨林由绿泛黄,金色胡杨与蓝天白云相映成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感受自然生态的无限魅力。孙国权 摄

“去年,团场借助国家水土保湿项目种植的红柳已经开始发挥固沙作用,现在,沙丘移动速度明显减缓。”正在巡林的十四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护林队队长顾天鹰指着远处的沙丘告诉记者,如今,示范区内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逐步趋于稳定。

在二师塔里木垦区,三十一团、三十三团、三十四团干部职工通过开渠引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排盐治碱等举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与库木塔格沙漠东南缘之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成功阻断了两大沙漠“握手”。

2021年以来,塔里木垦区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0.88万亩,建成国家级公益林66.3万亩、一般生态公益林29.5万亩。

兵团辖区大多位于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十四五”以来,兵团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重大生态工程为牵引,创新构建“外围荒漠林、防风固沙基干林、道路林和农田防护林、居住区绿化林”四级生态防护体系,形成了层层设防、节节阻击的生态安全格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兵团共投入防沙治沙资金108.6亿元,累计治理沙化土地857.9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防沙治沙治理目标,筑起了遏制风沙侵袭的坚实屏障。

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兵团还探索出“封沙育林、工程固沙、生物治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创新推广“光伏+治沙”“盐碱水造林”等新技术,为全国荒漠化防治贡献了“兵团智慧”。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循环经济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产业发展的趋势。

位于七师胡杨河市的新疆三昌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厂区内,刚刚投产的80万吨/年煤焦油资源化利用项目满负荷运转。该项目通过运用先进的煤焦油加氢工艺,将危废、矿物油、蒸馏残渣等原料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经预处理后送至专业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固体废物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该公司总经理王伟介绍,项目全线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年新增利税6亿元,为师市及周边区域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一师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臻鹭化纤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作为南疆首条再生涤纶短纤生产线项目,该项目以园区纺织企业产生的废化学纤维为原料,通过精细化分拣、智能化加工,生产高品质再生涤纶短纤产品。

“目前,公司再生涤纶短纤相关产品日产量达45至47吨,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承宇说,项目的顺利投产,标志着阿拉尔经开区纺织产业实现了从“废料回收”到“高端再生”的全链条循环发展。

“十四五”以来,兵团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循环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项目示范,全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发展成果令人瞩目。截至目前,兵团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和兵团级绿色工厂63家、绿色园区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兵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已超过四成,这一指标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守好蓝天碧水净土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风景随处可见……绿意盎然、如诗如画的兵团,是兵团人多年来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生态答卷的生动写照。

10月16日,游客在五家渠市滨河公园游览。近年来,五家渠市积极推进城市生态治理,对滨河公园、军垦公园、人民广场、北海公园及街头绿地小游园进行升级改造,让职工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截至目前,五家渠市绿地面积达1084.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7.2%。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魏新江 摄

“十四五”以来,兵团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互促共进,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职工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蓝天保卫战中,兵团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点,严控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推动“一企一策”治理机制落地见效,有力推动了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设有监测站点的11个兵团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9.5%,使“兵团蓝”成为常态。

在碧水保卫战中,兵团定期监测评估水质,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与规范化建设,开展饮用水水源水质试点调查,加强水源保护区监管,实现城市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净土保卫战同样成果丰硕。兵团全面排查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完成118个“一住两公”地块土壤状况调查备案,开展60家企业污染隐患排查、46家企业“回头看”行动,有力保障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同时,兵团还完成了157个连队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使连队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五年来,兵团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后,兵团将始终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为扎实的行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