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07:46:46
一份专注 铸就非凡
——大国工匠杨建立的故事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
手持焊枪,在滋滋作响的焊接声和频频变换的电弧光里,圆满完成城市热网管道的焊接作业……10月16日,记者来到新疆天富伟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城市供热管网项目施工现场时,该公司物资部部长、副总工程师杨建立正带领焊工班员工进行管道焊接作业。
欲成匠,先做工。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的“大国工匠”,杨建立用40余年的汗水和付出,淬炼出了一身真本领。
1985年,杨建立成为原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的一名焊接工人。从那时起,他总是趁着别人休息时,翻开书本继续学习,《焊工手册》被翻得卷了边,《焊接工艺》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1986年6月,天富热电安装工程启动。这一工程是事关当地数十万居民冬季取暖、日常照明和工农业生产用电的大事。当时还是学徒的杨建立跟着师傅们一同承担起2台130吨锅炉的焊接任务,每天焊接作业时长超过12个小时。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作业,汗水浸透了他的工作服,又凝结出一层层白色的盐渍,但杨建立从没有抱怨过一句话。
杨建立还以自己个头小、身体好为由,主动要求承担工程主体部件近一半的焊接任务。其间,他焊接的5000多道焊口合格率达100%,创造了千道以上焊口一次检验合格率100%的奇迹。
1996年,杨建立赴河南学习3年,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身边的工友笑称他是“焊博士”,他嘿嘿笑道:“学得多,才能焊得好。”
日复一日地理论钻研与实践打磨,让杨建立的技术飞速精进,他还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推动了多项焊接工艺技术的创新。
2002年深秋时节,天富建材厂从德国进口的制砖机组突然“罢工”——重达3吨的主轴断裂,企业为此每日要损失数万元。前来检修的德方工程师断言:“这种高碳钢主轴一旦断裂,只能报废!”
杨建立偏不信邪,主动请缨道:“让我来试一试!”通过认真观察思索,他试着将传统的60度坡口改为90度,采用分段退焊法控制应力,成功完成了主轴焊接任务。当重新启动的机组轰鸣着产出第一块红砖时,德国专家反复检查焊缝,最终在维修单上写下:“中国焊接技术,不可思议。”
一人成匠,可谓楷模;众人成匠,方能筑起制造强国的根基。在锤炼自身技艺的同时,杨建立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批技能人才。
2014年,天富公司“国家级技能大师杨建立工作室”正式成立,此后十余年间,杨建立累计带教焊工1500余名,其中的86人成为在新疆焊接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技能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