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故事
于坤:让科学技术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2022-11-22 23:13:24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让科学技术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麦尔哈巴·坎代尔、孙永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主任、副教授于坤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反复品味着这句话,身在石河子的他,心中却一直牵挂着十四师皮山农场的职工群众。

于坤在大棚内向职工群众传授种植技术。

11月15日上午,于坤刚给学生们上完课,就一头扎进实验园,继续研究针对皮山农场沙性土壤漏水漏肥特性而研制的果树穴贮滴灌技术。

“我从2019年就在皮山农场承担科技特派员项目,为当地职工群众提供科技服务。”于坤告诉记者。

于坤在大棚内向职工群众传授种植技术。

皮山农场地处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干旱、少雨、土质沙化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想要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帮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就必须引进科学技术,走沙漠农业道路。

大学毕业归来的皮山农场种植户伊力哈木·奥斯曼,加入当地合作社,搞起了传统的蔬菜大棚,但效益始终不好。得知有大学教授来农场开展技术服务,伊力哈木·奥斯曼赶紧找到了于坤。

“老师,为什么我辛勤种菜,却始终挣不到钱呢?”伊力哈木·奥斯曼愁容满面地说。

“种植传统大棚蔬菜收入来源单一,产业链也短,经营效益并不高。”于坤耐心地跟伊力哈木·奥斯曼分析,“你要打开思路,认真跟着我们学习新技术,拓宽收入渠道。”

经过深入调研和交流,于坤指导伊力哈木·奥斯曼种植了无花果树和软籽石榴。软籽石榴是于坤团队2021年底栽种的实验品种,相对于传统的硬籽石榴,软籽石榴因籽软,食用时不吐籽而受到消费者追捧。同时,于坤还鼓励伊力哈木·奥斯曼发展林下经济,在果树下养起了鹅。

今年4月,伊力哈木·奥斯曼的两个大棚里都种上了无花果树和软籽石榴,还有100多只鹅在果树下悠闲地“散步”。

看着伊力哈木·奥斯曼的致富路初步成形,于坤为他算起了账,“无花果是一笔收入,软籽石榴市场更大,效益更高,再加上还养了鹅,一颗鹅蛋的价格现在是8元左右。你现在有果树、鹅蛋两方面的收入,拓展了增收渠道,提高了大棚利用率,还延长了产业链,今年的收益肯定更好!”

伊力哈木·奥斯曼高兴地说:“感谢于老师的指导,还希望于老师在种植技术上多帮帮我们啊。”

“你放心,这是我应该做的,”于坤拍着胸脯说道,“我们团队研究的果树穴贮滴灌技术是专门针对特色果树研发的新技术,它在提高果树肥料吸收率、施肥精准化、节水节肥以及提高果品品质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于坤经常带着宣传手册,走进农户大棚里,耐心地为职工群众传授无花果水肥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职工们不太理解的果树穴贮滴灌技术,于坤既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进行讲解,还亲自示范,让职工们近距离观察学习。

职工们站在于坤周围,讲着自己遇到的种植难题,于坤一一详细解答。

“我准备明年自己牵头成立合作社,扩大无花果树和软籽石榴种植规模。” 有了于老师的指导,伊力哈木·奥斯曼信心满满。

长期以来,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校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解决皮山农场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实际行动助力皮山农场乡村振兴。

2020年,于坤团队的果树穴贮滴灌技术入选科技部农业农村领域抗击疫情支撑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成果汇编,被列为十四师林果节水的主推技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目标,也点燃了我们为助力乡村振兴而奋斗的激情。”于坤说,“今后,我们将竭尽全力在皮山农场传播新技术、新思路,让科学技术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