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12:46:21
一份温暖人心的答卷
——六师五家渠市民生改善工作综述
兵团日报驻六师记者站张琳琳
图为北塔山牧场公路。近年来,六师北塔山牧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资料图片)。 张世昭 摄
核心提示
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年,六师五家渠市坚持民生实事一抓到底,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守底线、补短板、创特色,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激发了群众为六师五家渠市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汗水的创造热情。
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年,六师五家渠市坚持民生实事一抓到底,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守底线、补短板、创特色,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激发了群众为六师五家渠市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汗水的创造热情。
改革成果 惠及更多群众
冬日的垦区大地,银装素裹。
2019年年末,六师五家渠市干部职工喜气盈盈地盘点着改革带来的红利,希望满满地制定着2020年的计划。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过去一年,深化改革依然是垦区大地上最火热的关键词。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以来,取消了“五统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让职工有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增收致富的办法多了,路子宽了,信心足了,冬日的垦区大地,处处彰显着新气象。
今年52岁的张程利,是三连的老职工,种了半辈子地,说起改革给职工带来的红利,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种的棉花,亩产达到了370公斤,挣了7万元。
改革,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改革,带来的是勃勃生机和机遇。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给张程利送去的“真金白银”,是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一个缩影。
2019年,六师五家渠市经济稳中向好,每项民生指标都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续攀升,改革惠民已经成为六师五家渠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耀眼的亮点。
徜徉在五家渠市区,大家不禁感叹:五家渠市的道路平了宽了,路灯亮了色彩多了,夜景更美了;步行街扩建了,环保厕所增多了;共享单车进驻了,城区上网免费了,青湖景区免费开放了,天更蓝了,五家渠市的吸引力更强了!
这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让群众喜笑颜开。2019年,六师五家渠市党委纵深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加大民生建设力度,系列惠民工程举措得以实施,六师五家渠市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教育医疗 提升幸福指数
2019年12月8日,在北塔山牧场幼儿园门口,职工哈杰别克正等着接他的小孙子放学。“我家孙子,在幼儿园可高兴了,有支教老师教他们唱歌跳舞,普通话说得比我还好!”哈杰别克说。
北塔山牧场幼儿园2014年开园,每年六师五家渠市都选派五家渠幼儿园和东区实验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来支教。“我们幼儿园不仅有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且不收孩子的学保费和教育费,孩子和家长都很开心。”北塔山牧场幼儿园园长库兰达说。
实现教育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六师五家渠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职工群众,一直是六师五家渠市努力的方向。2019年,六师五家渠市持续推进教育强师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团场学校师办师管红利逐步释放。
2019年,六师五家渠市对19名校长、156名教师进行轮岗交流,五家渠高级中学本科录取率由72.3%提高到86.9%。六师五家渠市投资2440万元实施校舍维修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为1.87万名学生提供补助资金4124.5万元。
民生连着民心,改善民生要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与教育一样,让职工群众看得起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是一件利民实事。
2019年12月21日,军户农场三连职工马富成,来到该场医院看了专家门诊。马富成有胃疼的老毛病,隔一段时间就会复发,看病经常要跑到乌鲁木齐市、五家渠市,现在专家来到家门口义诊,“真是太方便了!”马富成感慨道。
在六师五家渠市成立医疗集团后,军户农场医院挂牌成立了六师医院军户农场分院。“分院成立后,师医院每周都会安排内科、普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专家到农场分院来义诊,这不仅解决了一些农场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还给农场医院的医护人员传授医疗技术和工作经验。”六师医院军户农场分院院长付从江说。
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医疗集团化管理模式已覆盖全师,医疗集团成立后,经常送医疗服务和技术到团场。
脱贫攻坚 绘就幸福“蓝图”
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一个个民生承诺,犹如一道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困难群众的生活。
“冬枣的质量很好,只要能卖上好价钱,就可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2019年12月15日,绿糖心冬枣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友成说。
产业扶贫是引导贫困人口脱贫的长远之策。六师五家渠市以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为依托,支持贫困户参与设施农业大棚作物的生产经营,扶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牧家乐”,鼓励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资金入股的方式给贫困户分红,从而实现转移贫困人口就业的目的。
2015年,张友成按照五〇团“一团一品”的发展理念,成立了冬枣产、销、加工于一体的绿糖心冬枣专业种植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吸纳社员200余户,成为该团职工群众脱贫的重要平台。
张友成说:“我们合作社积极吸纳有工作能力的困难群众到合作社工作,对于没有工作能力的困难群众采用入股分红的方式,改变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观念,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最终达到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的目的。”
该团十五连职工阿提古·阿布杜艾麦提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困难群众,对于这个曾经靠低保救济、四处打工维持生计并独自一人供女儿上学的母亲来说,合作社每月发放的3000元工资,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来到合作社之前,我到处打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上多少钱。来到合作社以后,我夏天可以到枣园里干活,冬天可以到合作社里上班,年收入翻了好几番,这都要感谢合作社。”阿提古·阿布杜艾麦提对合作社赞不绝口。
2019年,六师五家渠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五〇团建档立卡的80户283名贫困户,已经全部完成脱贫摘帽。六师五家渠市投入9049.65万元,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治范围,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实施就业帮扶,就地转移就业53人,人均增收2000元;完成职业培训500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人。
六师五家渠市上下众志成城,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推动边远贫困地区脱贫为重点,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坚持精准脱贫、精准扶贫,采取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项措施,整合各类资源,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六师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在垦区大地上徐徐展开,美好的小康梦在这片土地上正逐步变为现实。
(本文数据由六师发改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