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3:21:51
我骄傲,我是兵团人
——记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员谢素豪
兵团日报驻四师记者站李惠
谢素豪(左)在演唱歌曲(资料片)。 谢素豪 提供
人物检索:谢素豪,兵团三代,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表演专业,现为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员。代表作有音乐剧《我们的爱情故事》《鸟巢吸引》、舞剧《梁祝》。
当儿时的梦想变成现实、当多年未归的故乡改变了模样、当鲜花与掌声伴随左右时,谢素豪念兹在兹的依然是生养自己的兵团。是兵团的成长经历,教会他坚韧不拔、勇往向前;是父辈的谆谆教诲,教会他脚踏实地、奉献社会。他说,不管走到哪儿,他都是兵团人。
圆 梦
26岁的谢素豪,1994年出生于四师六十六团十一连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三代。父母从小教育他,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事做人都要踏踏实实,要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地,才能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成果。
秉承父辈的教诲,谢素豪从小喜爱舞蹈,梦想长大当一名舞蹈演员。5岁,正是孩童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年龄,谢素豪却喜欢上了舞蹈。他说,在美妙的音乐中,人们尽情地跳舞,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呀。
“我要学跳舞!”当谢素豪提出这一要求的时候,父母有些不理解:一个男孩子学什么跳舞,好好学习才是正事。舞蹈学费高,还要到距离连队40公里远的伊宁市去学习,他的父母都表示反对。而疼爱谢素豪的姥姥和姥爷赞成孙子的想法,出资让谢素豪学跳舞。
谢素豪的启蒙老师、四师可克达拉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张玲说,谢素豪话不多,但学起舞来很拼。从5岁到10岁,他上舞蹈课从没有间断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喜爱的舞蹈付出了一切,所以他才获得了成功。
2004年,10岁的谢素豪在张玲的介绍下,考入了北京百汇演艺学校,开始了6年专业舞蹈学习。2010年,16岁的谢素豪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进行了为期4年的古典舞系本科学习。20岁,谢素豪考入中国东方歌舞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经历过多年风雨历练,坚守着内心梦想,谢素豪从边远的西部团场连队,来到北京,成长为国家级歌舞团的一名演员,圆梦的同时,一条更为艰辛的成长之路,在他的脚下延伸开来。
奋 斗
对于谢素豪来说,走上国家级的大舞台,不仅代表他个人,还代表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兵团。
在中国东方歌舞团,谢素豪清晰地认识到,付出多少努力才会有多少回报。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成为一名不仅会跳、会唱,还会编导、会演戏的复合型文艺人才。
在中国东方歌舞团,对于之前专业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谢素豪来说,首先要学习各个国家、民族的舞蹈,
学习之路是艰辛的。起初谢素豪觉得唱歌和演戏是件轻松的事,可当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后,他才感受到,那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劳累。有时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了,远在兵团的家人成了他不竭的精神动力。他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体力和精力不断付出,能力和水平在慢慢积累。2017年,中国东方歌舞团要演出音乐剧《我们的爱情故事》,男一号的选用至关重要,在全团演员选拔中,谢素豪被选为男一号。对于这难得的角色,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开始了高强度的排练。为了演好角色,身高1.85米的谢素豪,体重从73公斤,迅速消瘦到67公斤。
中国东方歌舞团音乐中心主任郭蓉、总监洪兵,看到谢素豪忘我的排练后,都说他是一个认真、有责任感的演员。
熟识谢素豪的人都清楚记得,2019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中,有他专业娴熟的舞姿;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的舞蹈《希望的田野》中,他的领舞让更多的人驻足;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在北京保利剧院、在各国友好使节文艺汇演中……都留下了他最炫的舞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谢素豪来说,完成既定的目标,没有捷径,不论是主演或者是小角色,都要拿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和状态,不管收获了多少,他始终都记得自己在哪儿,随后再继续前行。
传 承
“那年/你挥别含泪目送爹娘/远离养你的故乡/踏上列车一路北上/你把人民的希望放在心上/把祖国的嘱托扛在肩上……”在大型综艺节目“星光大道”中,谢素豪参赛情景表演节目《我爱你中国》,向边防战士致敬,他致敬的边防战士,就是驻守在西北边境一线的兵团人。他还参演了情景剧《跟着你到天边》,讲述兵团故事,弘扬兵团精神。
在采访中,谢素豪说得最多的是兵团。他说,他是兵团的儿子,没有兵团的培养,就没有他的今天。多年来,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兵团精神、推介兵团。他说,兵团人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长期拼搏中创造了宝贵的兵团精神。作为兵团三代,自己有责任做义务宣讲员。
谢素豪的姥爷张玉春,今年80岁,是六十六团十一连退休职工,是一位兵团一代。1965年,张玉春复员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带着妻子从山东枣庄来到兵团,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兵团。谢素豪的父母都是在父辈的影响下,扎根团场,屯垦戍边,奉献了一生。
谢素豪的父亲谢华,也是六十六团十一连的职工,他和妻子张英勤勤恳恳经营着一个果园,用辛劳汗水帮助儿子实现梦想。夫妻俩希望儿子不管飞得有多高、走得有多远,都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兵团人。
岁月见证了谢素豪的努力,实现梦想的他,没有人让家人失望,而是让家人感到自豪,亦如他的名字,不着铅华坚守本真,为自己是兵团人自豪。
《兵团日报》(2020年11月16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