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
兵团三位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新农人”成了“兴农人”

2021-04-27 16:27:19

“新农人”成了“兴农人”

——兵团三位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

兵团日报记者姜小薇

赵闫(右)在搬运红枣(资料图片)。 赵闫 提供

周丽娟(右)在给群众做直播培训(资料图片)。 周丽娟 提供

杨飞在操作植保无人机(资料图片)。 杨飞 提供

核心阅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今,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富有才华志气的返乡创业青年,在兵团团场的田间地头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别样青春,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故事。

“疆南姑娘”果品品牌创始人赵闫——

建立一条“新疆好货超短链”,把家乡特产送到千家万户

留学归国后能干什么?

一师十三团“90后”姑娘赵闫不走“寻常路”——种枣卖枣,这是她的回答。

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原本在媒体就职的赵闫第一次萌生“弃文从农”的想法,是在2015年。当年,已经在国外定居的赵闫因工作原因回到新疆采访,家乡的快速发展令她心生自豪。与此同时,“回乡创业”的想法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2017年,赵闫回到十三团。她发现虽然近几年南疆红枣产业发展迅猛,团场的红枣产量连年增加,但是受需求、物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红枣价低难卖的现象。赵闫说:“我从小在团场长大,父母也一直种植红枣树,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努力帮大家把红枣卖出去、卖个好价格。”

刚好那时赵闫的两个双胞胎弟弟也大学毕业了,从内地回到了团场。姐弟三人交流想法后,一同走上了创业打拼之路,依托自家原有的红枣加工厂,创办了“叁颗枣”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立了果品品牌“疆南姑娘”。

然而这创业之路,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一开始是靠拼劲,经常待在红枣地、加工厂里连轴转。”创业初期,赵闫遇到了各种问题:资金不足、管理经验不足、技术不足……身处困境的赵闫没有放弃,她顶住压力,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一边努力拓宽红枣销路。

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几年发展,赵闫的合作社帮助周边近百户种植户销售红枣,辐射红枣种植面积3000亩;红枣加工旺季,还为70余名团场职工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他们增收致富。

“我们这里缺的不是农产品,而是如何把农产品变为高附加值商品、把种植户连接到市场的通道。”如何让优质农产品对接好市场、拥有好销路、卖上好价格,是赵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去年,赵闫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开了“疆南姑娘”和“北漠果业”两家网店,当年就实现了线上销售额3000余万元。“一般来说,一颗红枣从枣园到消费者的餐桌,要经过产地收购、原料加工、中间运输、销售地批发和终端零售等环节,每一个流通环节都会增加成本,最终导致枣农‘贱卖’但消费者‘贵买’的情况发生。”赵闫说,“我想做的就是借助电商平台建立一条‘新疆好货超短链’,减少中间销售环节。”

“下一步,我们想通过精深加工提高红枣附加值,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增加红枣销量,让大家的钱包更鼓一点、生活更富裕一些。”赵闫表示,今后会继续带领大家种枣卖枣,把家乡特产送到千家万户。

阿克苏启蒙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杨飞——

用无人机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这几天,一师四团的小麦种植户纷纷抢抓农时,忙着给小麦打药。家里种了百余亩小麦的郑玉玲却一点儿不着急,她说:“打药的活儿都交给杨飞了,不用我操心。”

装药、起飞、喷洒……只见在杨飞熟练地操作下,一架装满小麦除草剂的植保无人机,缓缓飞向郑玉玲家的麦田上方。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和父辈们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开着拖拉机给农作物打药相比,用植保无人机打药更加均匀精准、环保高效、省时省力。”杨飞一边用遥控器准确操作植保无人机完成升降、悬停、进退等动作,一边说。

今年30岁的杨飞是阿克苏启蒙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他的工作就是在田间通过操作植保无人机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播种、施肥、打药等服务。

大学刚毕业那会,杨飞在内地谋得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干了几年,杨飞辞职回到家乡四团。“当时就想待在父母身边,能帮忙分担些农活也方便照顾他们,没想到却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了商机,有了创业的想法。”

杨飞的创业想法是把无人机技术和植保技术结合起来,为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杨飞说:“成为一名合格的无人机植保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无人机植保员不仅要同时掌握无人机操作技术、维修养护知识和农业植保知识,还要在大量实践中积累经验。”决定创业后,杨飞一方面通过自学、参加专业培训班等方式,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虚心向身边具有丰富经验的农户学习农业植保知识。

创业伊始,杨飞遇到了农户不了解、不认可无人机植保这个新鲜事物,业务难以拓展的问题。“当时,为了打消农户的顾虑,我天天带着植保无人机到田间演示,挨家挨户地宣传植保无人机作业的优点。”杨飞说,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后,愿意购买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农户越来越多。

2019年,杨飞成立了阿克苏启蒙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事业迈上了新台阶。“给公司起名‘启蒙’,就是想通过我们提供的服务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让更多农户了解和应用新科技并从中受益。”杨飞介绍,目前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无人机销售、维修、测绘、植保服务等。

“戈壁巧女”社区电商直播达人公益培训项目牵头人周丽娟——

帮助更多兵团女性通过电商平台就业增收

“400朵店小花!”春意盎然的4月,周丽娟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句话,配图是一朵在春日暖阳下绽放的鲜花。

今年是周丽娟回乡创业的第八年。8年间,周丽娟收获满满,但是最令她欣喜的就是看到一朵朵“店小花”在“戈壁巧女”电商平台这块沃土上尽情绽放。

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那一年,周丽娟从广州辞职,带着丈夫和女儿回到家乡十三师火箭农场创业,注册成立了哈密果然良品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产品销路,周丽娟不断探索“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并创造性地将私人定制融入农产品营销中。“我们的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是可溯源私人订制哈密瓜。”周丽娟说,顾客预订哈密瓜后会收到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将这个编码输入公司微信公众号平台,就可以通过架设在瓜田上的摄像头观看自己预订的哈密瓜的生长过程,还能查询到哈密瓜的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信息。

生意红火起来的周丽娟没有忘记周围团场职工群众,她和当地哈密瓜种植合作社签订协议,收购社员种植的哈密瓜,将他们每亩地的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近1万元;同时,优先为团场职工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先后带动近千人就业……

即便取得了如此亮眼的成绩,周丽娟也没有满足。“一味依靠别人的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不是长久之计,我萌生了建设集产品、运营、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供应链系统的想法。”周丽娟说,大概有5年时间,她一直在为之努力。

供应链系统完善了、“戈壁巧女”电商平台建好了,兵团的优质产品上线了,周丽娟又有了新动作。看准了社区电商的广阔发展前景,她在兵团妇联的支持下启动了“戈壁巧女”社区电商直播达人公益培训项目。周丽娟说:“在兵团各师团,一些女性有创业就业的需求,却苦于没有技术、没有门路。我所做的就是为她们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她们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农产品,就业增收。”

去年7月至今,周丽娟已在110余个团场开展培训,累计培训5027名兵团女性,其中近1200名已成为“戈壁巧女”电商平台的“店小花”。

新时代给予赵闫、杨飞、周丽娟返乡创业的勇气,也给予了更多和他们一样的“新农人”,在团场广阔天地、乡村振兴浪潮中一往无前、奋斗成才的干劲和机遇。

《兵团日报》(2021年4月2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