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兵团
兵团:绿了大地 美了山川 富了人家

2021-09-01 17:05:24

兵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了大地 美了山川 富了人家

兵团日报记者刘美惠子

图① 航拍一师阿拉尔市胡杨河生态景观公园(资料图片)。

图② 航拍十四师二二四团沙漠边缘的红枣地(资料图片)。

图③ 孩子们在三师五○团一家农家乐内的儿童乐园玩耍。近年来,五○团将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探索创建具有文旅功能的生态文明连队(资料图片)。

图④ 二师三十一团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邻库木塔格沙漠。为改善生态环境,多年来该团职工群众在两大沙漠间建起一道绿色屏障。图为该团职工查看防护林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李嘉成 摄

编者按

“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兵团团场大都分布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戈壁沙漠。但就是在被一些外国专家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严酷环境里,兵团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千万亩良田,建立起座座现代化新城,构建了数千公里生态屏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一代代兵团人把兵团精神融入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奋斗中,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筑牢绿色屏障,厚植生态底色,建造绿色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兵团的生态文明建设正脚踏实地,奋力前行。

日前,兵团各师市启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细化与发布工作,这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兵团坚持全方位全地域持续推进美丽兵团建设,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确保绿色发展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在建设美丽兵团的进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如何共赢?兵团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铺就幸福底色

一边是浩瀚沙漠,一边是依依绿林。8时,一师十一团护林员夏万林的一天,从给生态林提闸放水开始。

沙枣、胡杨、梭梭、四翅滨藜……他仔细察看着每棵树的长势。对他来说,这片树林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细心呵护着。

十一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北缘,由于风沙侵袭,全团土地面积65万亩,但可耕地面积不到22万亩,近40万亩土地由于严重沙化、盐渍化及水源不足成为未开发利用土地,低产田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制约了团场发展。

实现团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根本。

2011年至今,十一团党员干部以“造绿”为己任,用于植树造林、生态林木抚育管护的资金达上亿元,栽植苗木1398.87万株,形成了“国家公益林、人工生态防护林、生态经济林、基本农田防护林、团镇居住美化林”五级治沙防沙网络和“外围固沙、中间护田、城镇美化”的生态格局。截至目前,该团防护林面积达21.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建设初期的5%提高到现在的33.8%,有效遏制了风沙侵袭、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减轻了灾害天气对团场职工群众生存和农业生产的威胁。

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在已成为一片纵横30多公里的莹莹绿洲。树林里,各类鸟声不绝于耳,锦鸡、马鹿等野生动物的身影时而闪现,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和谐景象。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绿色底色从何铺就?

兵团有100多个团场位于沙漠边缘,生态环境脆弱,防沙治沙任务艰巨。

“十三五”以来,兵团累计投入防沙治沙资金19.89亿元,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社会资本防沙治沙造林投入3.6亿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52.3万亩,“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标任务完成率为117.4%。

同时,兵团持续加强团场绿洲外围荒漠林区1470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开展“森林督查”“绿卫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

农田里,农作物茁壮成长;农田外,防护林层层守护。7年的护林员生涯,夏万林明显感觉到极端天气明显减少,“树苗的成活率比往年有了明显提升,我们护林员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夏万林笑着说。

“绿色”引领经济转型

8月的巴尔鲁克山,云雾缭绕,巍峨险峻,山脚下,各色野花盛开,野草舒展,静候八方游客的到来。

“菜好了没,想吃这一口,我等了好久。”“来了来了!”8月7日,九师一六一团六连的乡约·山上人家庄园里热闹非凡,负责人侯家卫正忙着接待当天的第三拨客人。

脚上虽忙得打转,脸上却是笑得合不拢嘴。进入旅游旺季,在他这里用餐住宿的客人时常爆满。

看着现在已步入正轨的农家乐,侯家卫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2013年,侯家卫从陕西西安一家公司辞职,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20多年的家乡——九师一六一团六连着手创业。

好生态就是生产力。作为九师惟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六一团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侯家卫正是看中这一点,决心投身旅游餐饮业。2017年4月,侯家卫的乡约·山上人家庄园开始试运营,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建设了一个集餐饮、住宿、采摘及拓展游乐为一体的庄园。

“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风景,品尝到家乡的美食,旅行放松的同时,感受一种全新的、绿色的生活方式。”侯家卫说。

近年,九师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以绿色资源为基础,以边境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全力打造“一心、两谷、三线、多点”的旅游兴团战略,即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国家4A级景区“芍药谷”和千余亩“玫瑰谷”为两翼,开通三条自驾游环线,构建了“一连一品一特色”的“多点”全域旅游格局。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兵团累计接待游客1326.7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64%;实现旅游收入61.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3.74%,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势动能。

“绿色”浸润文化家园

“爸爸,为什么沙漠里会长这么多树呀?它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是一代代兵团人扎根边疆,一棵棵、一年年筑起的绿色防线。”

“太不容易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来之不易的美丽家园。”

8月8日,八师一五○团驼铃梦坡旅游风景区内,来自石河子市的游客李安刚正带着孩子游览景区,讲述老一辈屯垦人沙海播绿的故事。

一五○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因三面环沙,被称为“沙海半岛”。原始胡杨林与沙海交相辉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

“旺季时,我们的游客每年能达到十多万人次,外地的游客都想来看看这场人进沙退的自然奇迹。”驼铃梦坡旅游风景区负责人王春雷介绍。

自1958年以来,一五○团干部职工群众持续在荒漠周边地带大规模植树造林。到2017年,该团森林面积达到28.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4.9万亩。几代人用6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使绿洲向沙漠深处延伸70公里,筑起了半岛绿洲。

在一五○团,职工群众不仅种绿,更为下一代“种”下了绿色文化。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该团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每名团领导都有自己的承包绿化点,“民兵林”“少年林”“三八林”、丰收林等成为荒漠绿色中的亮点。“生态立团”“建设与保护并重”“创建绿色小康连队”的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该团职工群众心中。

“我们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好生态卫士,建设美丽兵团,让职工群众享受到环境持续改善的成果。”兵团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祥说。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数兵团人赓续奋斗,以艰苦卓绝的生态文明建设,托起一个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兵团,厚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兵团日报记者陈洋摄)

《兵团日报》(2021年08月30日第03版)